史案
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史班
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史笔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指修史之笔。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史编
1.史书。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史不絶书
1.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
史部
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史才
1.修史的才能。
史裁
1.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史册
也作“史策”。有关历史的记录:名垂史册|载入史册。
阿史德
1.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颉利发。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阿史那
1.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那忠。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安史之乱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刺史州
1.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非历史主义
也称“非历史观点”。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对历史的现象、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历史的形式化类比、教条习气、用抽象标准评价历史人物。
仿连史纸
1.一种以木材原料为主,和以稻草等造成的纸。质地细嫩洁白,用于印刷及书写。较重者称"海月"。参见"连史纸"。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个人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同他在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关,还同他的性格、能力、道德品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和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关。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和加速社会的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更不能主宰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亿万普通个人与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
国史馆
1.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著。是作者1926年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共十篇,内容起始于上古,下至汉代作家司马相如、司马迁。是富有开拓性的文学史著作,其中贯穿着反封建的批判精神。后编入《鲁迅全集》。
荷马史诗
见“荷马”。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安史
1.唐安禄山﹑史思明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饱谙经史
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备史
1.犹言全史。
伴食刺史
1.五代时为安置近臣而设的职官名号。
仓史
1.即仓颉。传说为黄帝时史官,故称。
白兔御史
1.指唐酷吏王弘义。
稗史
1.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霸史
1.指称霸一方的国家的历史﹔僭伪之国的历史。
白马长史
1.东汉公孙瓒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