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报
英国报纸。日报。前身是1821年创办的《曼彻斯特卫报》,1959年8月改现名。该报一般反映自由派观点。现在伦敦出版。
卫跸
1.卫护警跸。
卫蔽
1.卫护遮掩。
卫兵
1.负责警卫的兵士。 2.唐时南衙禁兵的专称。
卫布
1.指粗布衣服。语出《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杨伯峻注:"大布衣﹑大白冠,所以示俭。"
卫藏
1.地区名。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四部。
卫赐
1.指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因其为卫人,故称。
卫从
1.护卫侍从。 2.护卫侍从之人。
卫道
1.指卫护儒家道统。宋明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授受的系统为道统。 2.指维护旧道德和旧伦理观念。
卫道士
1.指卫护封建道统的人。
保家卫国
保卫家乡和祖国。
安特卫普
比利时最大港口和第二大经济中心。人口92万(1983年)。世界大港。有十二条重要铁路、七条欧洲公路在此交汇。工业发达。世界最大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欧洲著名文化艺术城市。市内有皇家美术博物馆和中世纪教堂等。
安庆保卫战
太平天国著名战役。1860年夏,清军围攻安庆。洪秀全调陈玉成、李秀成西征武昌,以解安庆之围。次年西征失败,陈玉成回救安庆,并派兵入城助守。太平军和清军各派援兵,双方层层交战。9月因太平军城外援军失利,城内弹尽粮绝,安庆陷落,守城太平军一万余人全部战死。
白卫军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保卫团
1. 反动地主武装。
保卫延安
长篇小说。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测地卫星
用于大地测量的卫星。运行在高1000~2000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由几个基准站和一个被测点同时观测测地卫星,进行大地联测,可定出基准点和被测点相对于卫星的方位和距离,从而计算出被测点的大地坐标,绘制成地图和海图。通过对卫星轨道摄动的测定,还能推算出地球的大小、形状和地球重力场分布等资料。
察里津保卫战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保卫察里津的战斗。1918-1919年,南线红军在斯大林等指挥下,连续三次击退白军对察里津的围攻,从而保证了对中央地区的粮食供应。
赤卫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两级的群众武装组织。其他一些苏区也建有类似的赤卫队组织。
赤卫军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案卫
1.巡察护卫。
备卫
1.守卫;防卫。 2.仪卫。
白卫
1.白色的驴。
豹韬卫
1.唐禁卫军名。
保卫
保护使不受侵犯:~祖国ㄧ~和平ㄧ加强治安~工作。
葆卫
1.葆宫的卫兵。 2.仪仗和侍卫。 3.护卫。葆,通"保"。
庇卫
1.遮蔽防护。
陛卫
1.帝王御前护卫的士兵。 2.在宫禁中宿卫。
边卫
1.亦作"邉卫"。 2.明清边境地区的卫所。
骠卫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大将军卫青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