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弛
1.摇动的样子。
厥貉
1.春秋地名。在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南。
厥角
1.谓兽之角。厥,其。《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颖达疏:"以畜兽为喻﹐民之怖惧﹐若似畜兽崩摧其角然。"《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后因用"厥角"指以额触地。
厥角稽首
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厥冷
1.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
厥尾
1.短尾。
厥阴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昭
1.虫名。即蟩蛁,蜻蛉虫的别称。
厥证
1.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补厥挂漏
1.犹言补苴罅漏。
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大放厥辞
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
大肆厥辞
大肆:毫无顾忌。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刁天厥地
1.见"刁天决地"。
克尽厥职
厥:他的。能够尽到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若崩厥角
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 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绳厥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突厥文
也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因近世文献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叶尼塞河流域,故名。公元6至10世纪,由突厥、回鹘、黠戛斯、骨利干等操突厥语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可双向横写。
诒厥孙谋
为子孙的将来善做安排。
暴厥
1.突然昏厥。
播厥
1.播种。
东突厥
1.古国名。北魏时建立的突厥政权,于隋开皇时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二国。东突厥地在我国北方,亦称北突厥。唐天宝三年为回纥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杜厥
1.犹杜绝。
刁厥
1.见"刁天决地"。
发厥
1.昏厥﹐失去知觉。
愤厥
1.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肝厥
1.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
寒厥
1.中医病名。因阳虚阴盛而引起。症见四肢厥冷,严重的至于昏迷失去知觉。
蛔厥
1.亦作"蚘厥"。 2.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