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在中间的词语,共有90条组词结果
时务策
1.论时务的对策。唐代科举考试,凡明经,先试贴文,然后口试经义,答时务策三道;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者为甲第。参阅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新唐书.选举志上》。
舍近务远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恃功务高
恃:倚仗;务:追求;高:高傲。倚仗自己有功劳而追求过高的目标。
司务长
1.连队中主管装备﹑物资﹑经费﹑伙食﹑卫生等后勤工作的干部。
贪多务得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谈优务劣
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小公务员
1.旧时机关﹑团体中地位低的职员。
小公务员之死
一译《一个官员的死》。短篇小说。俄国契诃夫作于1883年。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打喷嚏,唾沫星子喷到一位文职将军头上。他很惶恐,在剧院里就两次向将军道歉。虽然将军并不介意,他仍很担忧,第二、第三天他又去道歉。将军不耐烦,将他赶出,他竟惊慌而死。
砚务官
1.南唐官名。掌造砚。
洋务派
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一派政治势力。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中央以奕fe54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主张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派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衙门。奕fe54、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立了南洋、北洋海军,并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经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义务兵役制
也称“征兵制”。国家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通常包括在军队中服现役和在军队外服预备役。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有效补充兵员的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7月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84年5月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在校学生参加军训也是履行兵役义务。
义务教育
又称“强迫教育”。国家以法律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学龄儿童实施普及教育,1986年4月12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年限为九年。
义务劳动
不计定额,不要报酬,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劳动。列宁曾把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工人中产生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称之为“伟大的创举”。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具体表现。
邮务局
1.邮局的旧称。
职务繁杂
指担任的事务烦琐杂乱。
职务工资
按照不同职务类别和等级支付的工资。结构工资制中的组成部分。随着职务的变动而变动。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员中采用。不同职务,体现职责范围、责任大小和劳动耗费的不同。工资与职务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政务院
1.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在1954年9月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称国务院。
债务人
1.通常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参见"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