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衣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 2.毛皮所制衣。 3.僧服的一种。
毳裀
1.毛毯。
毳羽
1.指羽毛。
毳帐
1.游牧民族所居毡帐。
毳布
1.古代少数民族所织毛布。
毳毳
1.枝条柔嫩貌。
毳殿
1.游牧民族酋长的毡帐。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宫殿。
毳饭
1.戏谑语。"毳"为三"毛"﹐毛通"无"﹐故"毳饭"犹言三"无"之饭。语出宋曾慥《高斋漫录》:"一日,钱穆父(钱勰)折简召坡(苏轼)食'皛饭',坡至,乃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比至日晏,并不设食,穆父馁甚,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穆父叹曰:'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原注:"毛音'模',京师俗语谓'无'为'模'。"后用以借称并无实物之酬答。
毳服
1.毛皮制的衣服。 2.旧亦用以借称少数民族服装。
毳工
1.北周时负责制毡之官。
诡毳殊章
1.谓毛羽花纹不相同﹐各有特色。
鸿毳沉舟
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晶毳饭
1.泛指粗陋的饭食。
白毳
1.鸟兽的白色细毛。
北毳
1.北方名贵的皮货。
鷩毳
1.古礼服鷩冕与毳冕的并称。
毳毳
1.枝条柔嫩貌。
鹅毳
1.鹅绒;鹅毛。
反毳
1.反穿毛皮衣。旧称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为反毳者。
甘毳
1.同"甘脆"。
鹤毳
1.鹤的羽毛。 2.比喻白发。
鸿毳
1.鸿雁的细毛。借指轻微之物。
火毳
1.即火浣布。亦以喻远方异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