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案
1.铺有毡的坐榻。
毡包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毡笔
1.羊毫笔。
毡布
1.指毛织成的布。
毡车
1.以毛毡为篷的车子。
毡城
1.亦作"毡城"。 2.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毡毳
1.亦作"毡毳"。 2.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毡邸
1.亦作"毡邸"。 2.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毡房
1.即毡帐。
毡盖
1.毡制的车篷。
餐毡使
1.指汉苏武。
餐毡苏
1.指苏武。汉武帝遣苏武使匈奴,匈奴扣留苏武,迫降。武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徙置北海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苏武"杖汉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汉。汉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
官清毡冷
毡:毡子。形容为官清廉的人,生活清苦。
青毡故物
1.《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晋裴启《语林》﹕"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
青毡旧物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油毡纸
1.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
拜毡
1.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
半毡
1.《南史.江革传》:"朓(谢朓)尝行还过候革,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后用为顾惜寒士之典。
白毡
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 2.比喻杨花。 3.比喻积雪。
餐毡
1.亦作"飡毡"。 2.《汉书.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池毡
1.有边饰的毛毡。
地毡
1.室内铺地的毡。
擀毡
①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 ②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皮袄~了ㄧ头发都~了,快梳一梳吧。
寒毡
1.见"寒毡"。
旧物青毡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毛毡
1. 用牛毛制成的毡,用作建筑物绝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