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审
1.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寒生
1.贫苦的读书人。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2.凄凉的声音。
寒湿
1.亦作"寒湿"。 2.寒冷潮湿。
寒石
1.寒冷的岩石。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寒拾
1.唐诗僧寒山和拾得的并称。
寒食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
寒食散
1.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寒士
〈书〉贫穷的读书人。
寒事
1.谓秋冬的物候。 2.过冬之事。
北寒带
1.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冰寒雪冷
像冰雪一样寒冷。比喻冷酷无情。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辟寒犀
1.犀角名。据说可驱除寒气。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辟寒钗
1.即辟寒金。
辟寒钿
1.即辟寒金。
辟寒金
1.相传三国魏明帝时﹐昆明国进贡嗽金鸟﹐鸟吐金屑如粟。宫人争以鸟吐之金饰钗佩﹐谓之"辟寒金"。见晋王嘉《拾遗记.魏》。唐许浑《赠萧炼师》诗﹕"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宋李清照《浣溪沙》词﹕"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守宫砂点臂犹红﹐衬阶苔履痕空緑﹐辟寒金照腕徒黄。"一说﹐嗽金鸟居于避寒台﹐故鸟所吐之金谓之"辟寒金"。参阅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一说﹐鸟不畏寒﹐故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
本格拉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寒流。西风漂流的一部分在非洲西海岸转向北上,经安哥拉西岸本格拉港继续北上,最后汇入南赤道洋流。
辟寒香
1.异香名。相传焚之可避寒气。
冰寒
1.冰冷;如冰之冷。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半臂忍寒
1.宋代宋祁的故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五:"﹝宋祁﹞多内宠,后庭曳罗绮者甚众,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宋祁)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
辟寒
1.驱除寒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避寒
1.御寒;免受寒冷。 2.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薄寒
1.微寒。
不饥不寒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