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藏
1.伏匿;潜藏。
蛰虫
1.藏在泥土中过冬的虫豸。
蛰处
1.隐居。
蛰地
1.谓潜藏在地下。
蛰恶
1.隐蔽的罪恶。
蛰伏
动物冬眠,潜伏洞穴,不动不食。也比喻人隐藏不露面:蛰伏乡间。
蛰户
1.蛰虫伏处的洞穴。
蛰虺
1.潜伏的毒蛇。
蛰剑
1.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典出《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蛰居
比喻人隐藏不出,像动物蛰伏一样:蛰居书斋。
鲋蛰之穴
1.《易.井》:"井谷射鲋。"孔颖达疏:"子夏传曰:井下虾?呼为鲋鱼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
久蛰思启
蛰:原指虫冬眠,引申为长时间的休息。指经过长时间的休息又想出来活动。
龙蛰蠖屈
比喻隐居不仕。
施蛰存
百蛰
1.各种冬眠的虫。
闭蛰
1.虫类藏伏冬眠。
出蛰
1.动物结束冬眠,出来活动。
冬蛰
冬眠。
冻蛰
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发蛰
1.冬眠的动物到了春天开始活动。
伏蛰
1.隐伏,潜藏。
解蛰
1.谓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
江蛰
1.指江边冬眠的动物。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参看〖节气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