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迭
1.谓创作诗歌时谋篇布局协调平仄等。
调鼎
1.烹调食物。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调鼎手
1.调和五味之人。喻指理政治国之材。
调动
①更动(位置、用途):~队伍ㄧ~工作。 ②调集动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调斗
1.挑逗﹔调戏。
调逗
1.调弄逗引。
调度
①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②指做调度工作的人。
调度征求
指征敛赋税。
调队子
1.指挥变换队列。
调胹
1.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才调秀出
才调:才情。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不调贴
1.作梗,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2.不驯顺。
彩调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55年定今称。起源于民间采茶歌,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唱腔属曲牌体,分腔、板、调三大类。剧目有《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
补苴调胹
补苴:补缀,引申为弥缝;调胹:烹调煮熟。比喻加工使之完美。多用于对文章加工使之提高,或对理论作进一步完美的表述。
步调一致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楚调曲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白头吟》﹑《泰山吟》﹑《梁甫吟》﹑《东武吟》﹑《怨诗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节﹑琴﹑筝﹑琵琶﹑瑟七种。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序》。
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从统计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其结果推断总体一般情况的工作。如统计某一地区农业的粮食产量,可随机选取一定比例的同等面积的地块若干块作为样本,进行实测,然后以其产量来推断该地区的粮食总产量。
打出调入
1.犹言逛来逛去,荡进荡出。谓不务正业。
吹竹调丝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比例失调
1. 指比例不协调。
般调
1.搬弄,调唆。
蹦蹦调
1.见"蹦蹦戏"。
八十四调
1.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七年乐议中郑译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明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变调
①字和字连起来说,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时不同的现象,叫做变调。例如普通话语音中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字变成阳平。 ②转调。
拗调
1.即拗体诗。
摆调
1.方言。调弄﹐捉弄。
搬调
1.怂恿;挑拨。 2.戏弄,调唆。
嘲调
1.嘲弄调笑。
笔调
文章的格调:~清新ㄧ他用文艺~写了许多通俗科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