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被
1.《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寑,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姜饼
1.一种薄而脆的饼,用姜调味且通常用糖蜜使甜。2.圣诞节时吃的小酥饼,通常用蜂蜜、红糖、杏仁、蜜饯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姜肱被
1.即姜被。
姜桂
1.生姜和肉桂。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刚直。
姜桂余辛
姜:生姜;桂:肉桂;辛:辛辣。生姜和肉桂长成时的辣味。比喻人越老越刚强。
姜桂之性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姜:生姜;桂:肉桂。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姜后脱簪
1.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
姜黄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根茎椭圆形,深黄色,开黄花。根茎入药,也可以做黄色染料。 ②形容像姜似的黄颜色:病人脸色~,气息微弱。
姜姜
1.争斗剧烈貌。
般姜鼠
1.比喻徒费心力之人。
熬姜呷醋
比喻生活清苦。
娥姜水
1.水名。又名泺水。源出山东历城县西南,东流经章丘﹑邹平等地,至博兴合时水入海。古以发源处有舜妃娥英庙,故称娥姜水。春秋鲁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此。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嘉庆一统志·济南府·小清河》。
黄姜姜
1.形容黄而干枯。
魂依姜被
1.典出《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后以"魂依姜被"称颂死者生前兄弟友好之情。
敬姜犹绩
以之为富贵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实。
孟姜女
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秦始皇时人,其夫范喜良被迫去修筑长城。她万里送寒衣,不见丈夫,哭于城下,城墙为之崩塌,才发现丈夫尸骸,哀痛至极,投海而死。是民间传说中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
孟姜女调
1.民间曲调。即四季调。也叫唱春调。详"四季调"。
情重姜肱
比喻兄弟友爱。
生姜树上生
1.谓执拗。
不姜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伯姜
1.舜臣子伯夷的别称。伯夷姓姜,能明礼仪以佐尧舜,因用以代称名门望族。
痴鼠拖姜
痴:无知;拖:拉。比喻人不聪明,还自找麻烦。
茈姜
1.即紫姜。嫩姜。
大姜
1.周太王妃﹐文王之祖母﹐姓姜。
高良姜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毛,花白色。块根可制健胃剂。
干姜
1.晾干的生姜块茎。中药的一种。
共姜
1.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桂姜
1.肉桂与生姜。常用的调味品。
恭姜
1.春秋卫世子恭伯(一作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泛指誓不再嫁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