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在中间的词语,共有30条组词结果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油画。尼德兰扬·凡·爱克作于1434年。描绘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里的情景:新郎阿尔诺芬尼举起右手宣誓,他将终生爱他的妻子;新娘伸出右手放在丈夫的左手上,表示永远忠实于他。人物的表情、服饰以及室内陈设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
鲍里斯·戈东诺夫
剧本。俄国普希金作于1825年。权臣鲍里斯·戈东诺夫谋杀皇子,夺得皇位后受到良心谴责。修道士葛里高利伪称皇嗣,在波兰贵族支持下起兵讨伐。鲍里斯面对人民的不满,服毒自杀。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和最大城市。连卫星城镇人口1100万(1993年)。集中了全国60%的工业产值和70%的对外贸易。肉类、谷物加工、制革等工业发达。全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南美洲最大的铁路枢纽。有四十多所大学和许多博物馆、图书馆。
多米诺骨牌
18世纪中叶出现在欧洲的一种用来游戏或赌博的长方形骨牌。把骨牌按一定距离竖立起来排成行,只要碰到一张,后面的便会一张碰一张地相继倒下。后来把连锁反应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骨牌效应。[多米诺,英domino]
多米诺理论
“多米诺”是一种骨牌的名字,玩时将长方体的骨牌竖起,一个挨着一个排成行或图案,只要推倒一个,其他骨牌会跟着倒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此作为政治术语,认为在东南亚,只要有一个国家被共产党控制,就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产生连锁反应,并以这种理论为出兵干涉东南亚寻找借口。
多诺拉烟雾事件
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地处河谷,当地工厂和机车排放的多种有害气体与浓雾混合后笼罩地面,空气有刺激性气味,持续五天之久,使近六千人(占全镇人口的43%)发病,十余人死亡。学者推断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产物同大气中尘粒的结合是关键的致害因素。
厄尔尼诺现象
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的秘鲁洋流水温反常增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海水表层增温范围扩大,持续时间长,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厄尔尼诺,西Ni?o]
反厄尔尼诺现象
见“拉尼娜现象”。
画诺坐啸
1.主管者在文书上签签字,坐着打口哨。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基诺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油画。西班牙委拉斯开兹作于1650年。此画系应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请求而绘制。画面以鲜明的红色为底,具有一种威严感。画家准确地抓住人物在瞬间的复杂的内在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凶狠残忍的性格特征。
克洛诺斯
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与大地女神盖娅之子。主神宙斯之父。曾得到母亲的怂恿,用镰刀阉割并推翻了父亲。后母亲预言他也将被自己的孩子推翻,于是子女一出生,就被他吞进肚里,只有宙斯幸免。宙斯成年以后,迫他吐出众兄弟,并率领兄弟推翻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提坦诸神。
洛迦诺会议
1925年在瑞士洛迦诺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和七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内容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与比、波、法、捷分别签订条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法国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互助条约。
雷诺阿
①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法国画家。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创作上将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色彩杂糅一体,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别具风格。作品有《包厢》、《舞会》、《浴女》等。 ②让·雷诺阿(jeanrenoir,1894-1979)。法国电影导演。1924年从影。一生执导影片五十余部,其中《幻灭》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影片还有《马赛曲》、《游戏的规则》、《吾土吾民》等。是法国30年代“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
罗曼诺夫王朝
俄国封建王朝。1613年建立。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位时,俄国迅速强盛,建立俄罗斯帝国。后不断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强国,农奴制日益加强。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19世纪末形成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罗蒙诺索夫海岭
北冰洋海底中部的海岭。长1800千米。因海岭的阻隔作用,北冰洋东西两部分在水温、盐度以及海水运动方面有明显差异。
马其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东部边境修筑的防御德国进攻的工事。1929年动工,1936年基本完成,长约400千米。因由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其诺倡导修筑而得名。1940年5月,德军绕过防线于色当攻入法国,防线未能发挥作用。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诺诺尔尔
尔尔:如此如此。是,就这样办。
诺诺复尔尔
1. 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尔尔,如此如此。如: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