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马
1.蒙古马。元明时常把蒙古称为鞑靼,鞑靼又作达旦﹑达达,故称。
达标
1.达到规定的标准。 2.特指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达才
1.亦作"达材"。亦作"达财"。 2.使之通达﹑成才。 3.通达事理的人。
达材
1.见"达才"。
达财
1.见"达才"。
达常
1.古代车盖的柄。
达臣
1.通达事理之臣。
达称
1.通行的称谓。
达嚫
1.[梵daksin?]佛教语。施舍。
达成
1.达到;得到。多指商谈后得到结果。
阿耨达池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阿耨达山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阿傉达山
1.见"阿耨达山"。
阿毗达磨
1.梵语Abhidharma的音译﹐或译为"阿毗昙"。(1)指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阿毗昙,或言阿毗达磨,或云阿鼻达磨,皆梵言转也。此译云胜法,或言无比法,以诠慧故也。"(2)指佛教三藏中的"论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优波厘持律明究,众所知识,集毗奈耶藏。我迦叶波集阿毗达磨藏。"
百达柱
1.古代高官墓前表示墓主身分的华表。
巴干达人
也称“干达人”、“瓦干达人”。乌干达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坦桑尼亚等国。约281万人(1985年)。讲干达语。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部分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从事热带锄耕农业和畜牧业,也有的从事渔牧业。
毕达哥拉斯
1. (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方面有一定贡献。
八达岭
在北京市西北、延庆县南部。军都山主峰,海拔1015米,形势险要。明代筑有关城,有东西二门。关城两侧为长城,城墙保存完好,高78米,宽6米左右。城墙依山而筑,气势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达杏
1.即巴旦杏。八达﹐波斯语bādām音译。杏的别种﹐其仁不苦。
博格达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博格达山。属阜康市。为天山高峰之一。海拔5445米。峰上积雪终年不化,世称“雪海”。多古冰川遗迹。3800米以上有现代冰川。雪峰西北坡有著名的天山天池。有茂密的云杉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安提瓜和巴布达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岛国。临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442平方千米。人口72万(1994年)。首都圣约翰。安提瓜为石灰岩岛,巴布达为珊瑚岛。热带气候。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产有甘蔗、棉花等。
巴格达
伊拉克首都。人口450万(1995年)。公元762年被定为阿拉伯帝国都城,9世纪曾为伊斯兰教中心。1921年成为首都。全国最大工业中心,有炼油、钢铁、水泥等工业。中东重要国际航空站。多清真寺。城南有巴比伦古城遗址,游览业兴盛。
谙达
熟悉(人情世故):~世情。
白头达
1.南朝齐庄严寺僧达的别称。
蹦达
1.见"蹦跶"。
傲达
1.指轻视礼法﹑追求旷达的作风。
八达
1.道路八面相通。 2.亦作"八闼"。八牖。 3.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5.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禀达
1.亦作"禀达"。 2.向上级报告。
不求闻达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博物通达
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