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庵
1.亦作"茆庵"。 2.茅庐;草舍。
茅卜
1.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
茅草
“白茅”的俗称。见“白茅”(1079页)。
茅厕
厕所。
茅柴
1.亦作"茆柴"。 2.见"茅柴酒"。
茅厂
1.茅舍,草屋。
茅鸱
1.鸟名。猫头鹰。 2.古逸诗篇名。
茅椽
1.草盖的屋顶。谓简陋的居室。
茅茨
茅屋;泛指平民居所:绝顶一茅茨|身安茅茨。
茅茨不剪
1. 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如: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韩非子·五蠹》。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白茅人
1.汉武帝时﹐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于是武帝拜大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大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栾大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
白茅香
1.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波流茅靡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草茅之产
指乡下平凡的女子。多用于谦称。
草茅之臣
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顿开茅塞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分茅岭
1.即十万大山。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汉马援立铜柱处,或谓唐马总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笆茅
1.芒的俗称。
包茅
1.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故称。
拔茅
1.见"拔茅连茹"。
白茅
俗称“茅草”。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根状茎。叶线形或披针形。花穗上密生白毛。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温带和热带地区。全草可作牧草,也可造纸。嫩穗俗称“茅针”,可生食。根状茎又叫“茅根”,可制糖或酿酒;也可入药,能清热、利尿、止血等。
班茅
1.药物名。有毒性。
苞茅
1.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草茅
1.亦作"草茆"。亦作"艹茅"。 2.杂草。 3.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4.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5.比喻鄙陋微贱。 6.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屮茅
1.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
楚茅
1.楚地产的茅草。
茨茅
1.指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