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政适
1.讨伐敌人。政,征伐。
政首
1.政治上的首要大事。
政枢
1.政治大权。
政术
1.政治方略。
政俗
1.政治与风俗。
政坛
1. 政界;政治领域。如:步入政坛。
政体
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因为具体的情况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则可以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不同的形式。
政条
1.犹政令。
政通人和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财政补贴
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资助社会集团或居民。如价格补贴、房租补贴等。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财政赤字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财政寡头
1.帝国主义国家中掌握了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也叫金融寡头。
财政结余
也称“预算结余”。各级财政机关执行年度预算收支的结余。在各级总预算单位中,其年终的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计,大于其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计,其差额即为本年财政结余。
财政危机
1. 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无力偿还债务,国家经济运转受到严重威胁。
财政政策
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而确定的财政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包括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等。在西方国家,一般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或经济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财政资本
1.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资本。也叫金融资本。
闭关政策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秉政当轴
秉:执持;当轴:要员。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
邦政
1.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
闇政
1.昏暗的政治。
颁政
1.颁布政令。
八政
1.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具体内容不一:(1)《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后世所称"八政"多指此而言。《汉书·王莽传中》:"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晋陶潜《劝农》诗:"远若周典,八政始食。"(2)《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郑玄注:"饮食为上﹐衣服次之﹔事为﹐谓百工技艺也﹔异别﹐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数﹐百十也﹔制﹐布帛幅广狭也。"(3)《逸周书·`训》:"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纯恪。"
暴政
指反动统治者残酷地剥削、镇压人民的政治措施。
报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2.指任地方官。
稗政
1.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敝政
1.腐败的政治。
罢政
1.谓免除宰相职务。
霸政
1.指以武力﹑刑罚﹑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