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中间的词语、宁在中间组词、宁组词

宁在中间组词

宁在中间的词语,共有53条组词结果

管宁榻

1.管宁所坐的榻。据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载:"﹝管宁﹞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后用行事端正之典。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济宁市

在山东省西南部、京杭运河沿岸,济菏铁路和京沪铁路兖济支线通此。1948年设市。人口945万(1995年)。为京杭运河沿岸著名的水路码头和鲁西南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名胜古迹有北宋铁塔、汉碑群、李白浣笔泉、太白楼等。

戒奢宁俭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克宁军

1.宋代的一种地方治安军队。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奢宁简

指礼过多而苛烦,不如俭约些。

坤宁宫

1.在北京故宫内交泰殿后。广九楹,有东西二暖殿,明代为皇后居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再北曰坤宁宫,皇后所居也。"清代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见“马克思主义”。

辽宁大鼓

1.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沈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辽宁省

简称“辽”。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临黄海和渤海。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人口4034万(1995年),有满、蒙古等少数民族。清初置盛京,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省会沈阳,中部为辽河平原,余为低山丘陵,南部形成辽东半岛。辽河纵贯南北。从南向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亦为温带水果和柞蚕茧的主要产区。

列宁服

1.亦称"列宁装"。 2.建国前根据地﹑解放区干部经常穿着的一种服装,建国初期亦颇流行。

列宁格勒

见“圣彼得堡”(303页)。

列宁格勒保卫战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1年7月10日北路德军开始进攻,9月包围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抵抗,始终保持了一条与后方联络的通道。经九百天的防守,1944年1月苏军反攻,解除了德军的包围,取得保卫战的胜利。

列宁全集

列宁的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中文第一版根据俄文第四版翻译。共三十九卷。1955-1963年出版。中文第二版根据俄文第五版并增补部分文献编译。共六十卷。1984-1990年出版。

列宁室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种俱乐部。

列宁选集

列宁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中文第一版共四卷。1960年出版。收入1894-1923年的著作二百零五篇。中文第二版于1972年出版,共四卷。中文第三版于1995年出版。共四卷。对文献的收载作了较大调整。采用《列宁全集》的新译文。有主题索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装

1.见"列宁服"。

南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在区境南部、西江支流邕江沿岸、湘桂铁路线上。1946年设市。人口122万(1995年)。为邕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西达百色、龙州,东通梧州、广州。为南防和南昆铁路的起点。有南湖、青山、大王滩等游览胜地。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等高等学校。


本页面提供了宁在中间的词语、宁在中间组词、宁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宁在中间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