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结尾的词语、派结尾组词、派组词

派在结尾组词

派在结尾的词语,共有210条组词结果

点派

1.点名指派。

调派

调动分派(指人事的安排):上级决定~大批干部支援农业。

分派

①分别指定人去完全工作或任务:~专人负责。 ②指定分摊;摊派:这次旅游的费用,由参加的人~。

风派

1.指具有惯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作风的人。

法派

1.教内的宗派。

鸽派

1. 采取调和态度(如在争论中)和赞成谈判、妥协的人。如:他们是国会中鸽派代表,常常反对鹰派的冷战主张。

反动派

反对进步、反对革命事业的集团或分子。

反对派

1.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2.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3.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4.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5.凡事抗议的人。

反派

戏剧、电影、电视、小说中的坏人;反面人物。

斐扬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革命初期一度当政。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后停止活动。

噶当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噶举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该派

1.方言。理应。

改良派

1.奉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派别。

干嘉学派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搞两面派

1. 所搞的种种行动与公开的面目是不相容的或者是相抵触的;有时它表示吃里扒外的背叛行为。如:他这个人一向来搞两面派,你们可得注意啊!。

高派

1.高处的支流。

公安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当时很有影响。

公派

由国家派遣:~留学。

公羊学派

1.清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均为常州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本页面提供了派结尾的词语、派结尾组词、派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派结尾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