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在结尾的词语,共有184条组词结果
偷鸡不着蚀把米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酴米
1.用米饭做的酒曲。
五斗米
1.指五斗米道。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晩米
1.霜降节后成熟的稻米。
鰕米
1.晒干的去头尾去壳的虾肉。
籼米
1.籼稻的米。
淅米
1.淘米。
样米
1.作为样品的米。
虾米
1.中小型虾类的干制食品。经煮熟晒干或烘干后再去壳而成。 2.小虾。
颜米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并称。
限米
1.古代按规定应出的税米。
饷米
1.供军队食用之米。
小米
1.去壳后的粟粒。亦用以指粗贱食物。 2.称宋米友仁。
新米
1.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盐米
1.盐与米。 2.借指家庭饮食之事。 3.古代农民缴给官府代替田赋及借以换取官盐的米。
旬头米
1.宋僧文用乞得酒务弃瓶数千枚,散于邑中编户,请于淘炊时在瓶里放米一捧,旬日收取,谓之"旬头米"。
薏米
1.薏苡的子实,白色,可供食用及药用,亦可酿酒。
苡米
1.即苡仁。详"苡仁"。
一颗米
1.方言。犹言一点点。
义米
1.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张鲁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参见"义舍"。 2.晋武帝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 3.谓备荒救灾之米。亦称"义仓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