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在结尾的词语,共有663条组词结果
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致语
1.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 2.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致辞"。 3.指宋元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
中语
1.宫中例不外传的言语。
指语
1.用手指作种种姿势,代表不同字母,进行拼音通意,称为"指语"。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中国聋哑学校试行的汉语拼音指语为单手语。指语的手势语总称手语,都是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
主语
谓语的陈述对象。汉语中,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如在“南浦大桥很雄伟”中,“南浦大桥”即是主语。
稚语
1.亦作"稚语"。 2.小孩的话。亦谓语言﹑文字的表达幼稚不老练。
擿语
1.密告。
壮语
1.豪壮的言语。 2.侈谈,大言。 3.我国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坐语
1.坐谈。
咒语
1.亦作"咒语"。 2.旧时僧﹑道﹑方士﹑神巫等施行法术时所念的口诀。
朱语
1.朱书。
子不语
又名《新齐谐》。笔记小说集。清代袁枚作。三十四卷。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以示专讲神怪之意。内容多调侃揶揄鬼神、术士、佛道,有反封建礼教、抨击理学的思想倾向。叙事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
注语
1.用作说明解释的文字。
转语
1.转告。 2.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叠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浍"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 3.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云门三转语﹑赵州三转语等。 4.引申为解释的话。 5.指转换话题。
姿语
1.犹妙语。
铸语
1.犹铸词。
赘语
1.啰唆无用的话。
庄语
1.严正的议论;正经话。
椎髻鸟语
1.结如椎之髻,说似鸟鸣之语。古代指南方人的妆饰和语言。
椎结左语
1.见"椎髻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