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在结尾的词语,共有685条组词结果
授节
1.授以符节。
萨噶达娃节
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三大节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三节
1.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 2.三镇节度使。 3.三段。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三令节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三阳节
1.谓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
霜节
1.指竹。 2.犹霜操。坚贞的节操。
散节
1.犹发节。谓季节开始。
省节
1.犹节省。
圣诞节
西欧、北美等地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节日期间,各教会进行隆重的圣诞礼拜或圣诞弥撒仪式。教徒们在家里装饰圣诞树,有的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夜里举行食物丰盛的圣诞会餐。
丧身失节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赏节
1.庆贺节日。
稍关打节
指暗中贿赂,拉关系,说人情。也称通关节。
杀节
1.阴冷肃杀时节。
删节
1.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使持节
1.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使节
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 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善节
1.好的部分。
声节
1.音声节奏。 2.声势气概。
圣纪节
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开斋节、古尔邦节同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在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届时,人们前往清真寺听教长、阿訇讲经,有些地方还宰杀牛、羊,设宴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