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臣
1.功臣。
勋带
1. 功勋饰带。
勋德
1.亦作"勋德"。 2.功勋与德行。 3.指有功勋德行的人。
勋伐
1.亦作"勋伐"。 2.《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因以"勋伐"通称功绩。
勋阀
1.亦作"勋阀"。 2.犹勋门。 3.勋伐。
勋附
1.指贵戚近臣。
勋格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勋官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勋贵
1.亦作"勋贵"。 2.功臣权贵。 3.功名富贵。
勋号
1.勋官的名号。
奥林匹克勋章
国际奥委会的一种奖励品。始于1974年。分金、银、铜质三种,分别授予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体育界知名人士和运动员。但国际奥委会的现职成员不在授勋之列。
八一勋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由国家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分为三级。一级授予当时师级及其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团、营级干部。三级授予1935年10月20日前参加红一方面军、1936年9月30日前参加红二或红四方面军、1935年9月30日前参加陕北红军或红二十五军以及1937年7月6日前坚持各地游击战争或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连级及其以下人员。
策勋饮至
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
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由国家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分为三级。一级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旅级和相当于旅级及其以上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及其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和新四军师级及其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旅、团级和相当于旅、团级的干部。三级授予当时营、连级和相当于营、连级的干部。
公侯勋卫
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计勋行赏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同“计功行赏”。
解放勋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由国家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分为三级。一级授予当时军级和相当于军级及其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师级和相当于师级的干部。三级授予当时团、营级和相当于团、营级的干部。对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国民党军队起义的人员(包括1950年6月30日以后直接领导起义的在内),根据功绩大小,分别授予一级、二级、三级解放勋章。
殊勋茂绩
卓越的功勋业绩。
殊勋异绩
卓越的功勋业绩。同“殊勋茂绩”。
张勋复辟
张勋拥立溥仪复辟的事件。1917年,安徽督军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从徐州率兵入京,解散国会,逼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立十二岁的清废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朝官制,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在马厂誓师。12日,张勋兵败逃走,复辟闹剧破灭。
不朽之勋
不朽:永不磨灭;勋:功勋。永不磨灭的功勋。
策勋
将功劳记在简策上:大飨将士,班劳策勋。
垂勋
1.立功,垂留功勋。
成勋
1.成就功业。
册勋
1.叙功封赐。
酬勋
1.亦作"酬勋"。 2.见"酬勋"。
赐勋
1.天子赐给臣下勋爵。
道勋
1.道德功业。
大勋
1.大勋劳;大功业。
帝勋
1.见"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