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赧
1.亦作"惭赧"。亦作"惭"。 2.因羞惭而脸红。
惭戁
1.羞愧惶恐。
惭讷
1.因羞惭而说不出话。
惭忸
1.惭愧,不好意思。
惭怒
1.羞惭愤怒。
惭恧
1.亦作"惭恧"。 2.羞惭。
惭企
1.羞愧而仰慕。
惭怯
1.羞愧胆怯。
惭色
1.亦作"惭色"。 2.羞愧的脸色。
惭顺
1.亦作"惭顺"。 2.知惭愧而顺从。
不惭屋漏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景,同“影”
公惭卿,卿惭长
1.谓旧时官僚威德世代相减。
顾影惭形
形:形体。看着自己的身影,对自己的体态不满意,而生出愧疚之感。表示自己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而感到惭愧。
魂惭色褫
指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林惭谷愧
1.南朝齐周颙,初隐于钟山,后改节出仕,孔稚珪写了《北山移文》讽刺他。文章说,对于周的这种行为,"林惭无尽,涧愧不歇"。后遂以"林惭谷愧"为典,谓对改节出仕者林谷也为之惭愧。
面无惭色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自惭形秽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抱惭
1.抱愧。
词惭
1.谓语言吞吞吐吐。
大坰之惭
大坰:地名。相传汤即五位,迁九鼎于亳都,至大坰,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后指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
大垧之惭
1.大垧﹐地名。相传汤即王位﹐迁九鼎于亳都﹐至大垧﹐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见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后称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为"大垧之惭"。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顾惭
1.自顾而惭愧。
负惭
1.亦作"负惭"。 2.犹抱愧。
感惭
1.感动惭愧。
悔惭
1.悔恨惭愧。
怀惭
1.见"怀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