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候
1.谓律管候气。
律己
1.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律纪
1.纪律。
律家
1.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律均
1.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律科
1.法令条文。
律魁
1.高大貌。律,通"垒"。
律历
1.见"律历"。
律例
1.法律条文及其成例。律指法律的正文,例是补充律文之不足而设的条例或例案。 2.犹规律。
律例馆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必律不剌
1.象声词。形容说话﹑撞击等声音。
必律律
1.象声词。形容狂风怒吼。
不律头
1.指不驯顺﹑不守法的人。
波律膏
1.香料名,又名龙脑香。药用冰片即以此炼制而成。
波律香
1.即波律膏。
村律院
1.乡村佛寺。律,梵语vinaya的意译。
出出律律
象声词。
赤律律
1.象声词。
吹律定姓
1.吹律定声,以别其姓。
德律风
1.英语telephone的音译。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必律律
1.象声词。形容狂风怒吼。
拗律
1.拗体的律诗。
白贝罗定律
根据风向判断高、低气压方位的法则。由荷兰气象学家白贝罗于1857年提出,故名。即人背风而立,在北半球,低气压中心在左前侧,高气压中心在右后侧;在南半球则反之。
变律
1.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
不律
1.不效法;不遵循。 2.不驯顺;不守法。 3.笔。
被律
1.谓配乐。
标律
1.犹标格。
兵律
1.军队的法规﹑纪律。
长律
1.长的音律。 2.即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