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采
1.即雁币。
雁钗
1.首饰名。形如飞雁的发钗。
雁臣
1.亦作"鴈臣"。 2.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雁城
1.亦作"鴈城"。 2.指雁门郡。
雁程
1.雁飞的行程。
雁池
1.亦作"鴈池"。 2.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3.借指帝王所居园林中的池沼。
雁齿
1.亦作"雁齿"。 2.比喻排列整齐之物。 3.常比喻桥的台阶。 4.草名。
雁宕
1.亦作"鴈宕"。 2.即雁荡山。
雁宕山
1.即雁荡山。
雁荡山
在浙江省东南部。有南、北二山,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海拔1237米。北雁荡山在乐清市东北,为通常所指的雁荡山,最高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主峰雁湖岗,海拔1057米。有一百零二峰、六十四岩、四十六洞、十八瀑。有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圣门等景区,有“天下奇秀”之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雁塔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和平门外慈恩寺内。公元652年,玄奘为贮藏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原塔高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火,只存七层,高64米。为正方形楼阁式砖塔,气势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雕心雁爪
比喻心狠手辣。
鵰心雁爪
1.见"鵰心鴈爪"。
飞雁展头
比喻不了解情况,凭主观想象做事着。
凤丝雁柱
1.指琴筝等乐器上的弦和柱。借代琴筝等乐器。
凫居雁聚
指群聚一处。
孤雁出群
出:离开。指单飞不合群的鸟。形容人很特殊,与众不同。
回雁峯
1.又名雁回峰。在湖南衡阳市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或说其峰势如雁回转,故称。
回雁峰
1.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又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
白雁
1.见"白鴈"。
鲍孤雁
1.亦作"鲍孤雁"。 2.宋代诗人鲍当的别号。
北雁
1.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
宾雁
1.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残雁
1.失群之雁。
赤雁
1.见"赤鴈"。
沉鱼落雁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稻雁
1.稻和雁。雁﹐知时之鸟﹐古代与稻作为祭荐之物。
大雁
又称“鸿雁”。鸟纲,鸭科。大型游禽。通常外形、大小似家鹅。羽毛大多灰褐色,有暗色横纹。生活在河川、沼泽地带,吃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秋季常集群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南飞。肉可供食用。
代雁
1.隋唐均曾置代州,又改为雁门郡,因以"代雁"泛指北方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