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中间的词语,共有512条组词结果
炙地卧
1.见"炙地眠"。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中国陆地动物分属于世界陆栖动物区系的古北界和东洋界。下分七个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中国海洋动物可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和南海区,它们分属于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北温带海动物区和热带海动物区。
掷地赋声
形容辞章优美。同“掷地金声”。
掷地金声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掷地有声
掷:投、扔。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掷地之材
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掷地作金石声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中比例尺地图
指比例尺小于1∶10万至大于1∶100万的地图。根据大比例尺地图编绘而成。
中立地带
1.也称中立化地区。根据国际条约,在战时不得对它采取军事行动和禁止把它变为军事基地的地区。通常为国际运河和某一个国家的领土的一部分。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以少数红军配合地方武装阻击、迟滞敌人,集中主力攻击敌军薄弱环节。在半个月内连打五仗,横扫350千米,共歼敌军三万多人、缴枪二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红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933年2、3月间,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两次设伏,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五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战略已在红军中取得统治地位,他们否定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在反“围剿”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集中主力进攻敌军坚固阵地,使红军遭受重大伤亡。随后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防御,进行“短促突击”,与敌拼消耗,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后又实行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卒命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八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少数兵力阻击、消耗、疲惫敌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经过两次战斗,歼敌万余人,俘敌师长张辉瓒。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资本主义地租
租佃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农业资本家租佃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雇用农业工人从事生产,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成为资本家的平均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为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主要形式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转入地下
1. 转到秘密状态活动。如:“我不知道”,麦克回答说:“他不是跟气象员派一起转入地下了吗?”。
坐地贩子
1.就地转手倒卖的商贩。
坐地分赃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坐地分脏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坐地虎
1.地方上的恶霸。犹言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