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结尾的词语,共有389条组词结果
戏剧性
1.谓离奇﹐不平常。
忘性
1.健忘的毛病。
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物性
1.事物的本性。
无性
1.佛教语。一切诸法无实体,谓之"无性"。
五性
1.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欲﹑惧﹑忧。 2.人的五种性情。指暴﹑淫﹑奢﹑酷﹑贼。 3.人的五种性情。指喜﹑怒﹑哀﹑乐﹑怨。 4.指仁﹑义﹑礼﹑智﹑信。 5.五脏的特性。
悟性
1.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血性
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血性汉子。
现实性
见“可能性与现实性”(26页)。
旋光性
1.物质所具有的能使偏振光通过时方向发生改变的性质。旋光性是因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排列不对称而形成的。松节油﹑蔗糖溶液和石英晶体及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严气正性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邪性
1.邪恶的心性。
孝性
1.孝顺的德性。
心性
1.性情;性格。 2.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形性
1.指身心。 2.指形体和性质。
修心养性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修性
1.养性,涵养性情。
修真养性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延展性
1. 延性和展性。金属多具有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