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结尾的词语,共有564条组词结果
邑钱
1.封邑的租税收入。
义钱
1.赎罪金。
瘗钱
1.陪葬的钱币。
姨夫钱
1.指可供循环挪用的他人的钱财。
役钱
1.代替劳役的税钱。宋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
意钱
1.一种博戏。《后汉书.梁冀传》:"﹝梁冀﹞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李贤注引何承天《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皆摊钱也。"《南史.臧质传》:"质字含文,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清黄遵宪《番客篇》:"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一说即猜枚。
阴钱
1.纸钱﹐冥钞。
找钱
1. 收到面值较大的货币,用币值小的货币退还应收后的多余部分。
用钱
1.花钱。 2.使用钱币。 3.佣钱。旧时买卖时付给中间人的报酬。 4.指零用钱。
圜钱
1.古代钱币。周始立九府圜法,铸圆形圆孔状钱币,后改为圆形方孔,遂为中国古代钱币的基本形状。
印子钱
又叫“折(fe56)子钱”。中国旧时的高利贷。清初已流行。还本付息办法各有不同,在抗战前的上海,一般是借钱十元,放债人先扣鞋袜费一元,六十天还清,连本带利每天拔还两角。因每次还款,都由债主在折子上盖印,故名。
饮马投钱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幼钱
1.钱名。西汉末王莽时制。
月料钱
1.唐初置公廨本钱﹐拨公款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为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纳利四千﹐名月料钱。唐崔涵有《议州县官月料钱状》。崔涵﹐一作"崔沔"。亦省称"月料"。
月钱
1.每月支给的钱款。
银钱
1.银质钱币。 2.泛指钱财。
银子钱
1.银子与搭钱﹐为明清时流通的货币。后亦泛指钱财。
冤钱
1. 枉花的钱。亦称“冤枉钱”。
冤枉钱
1.本来不必花而多花的钱。
营运钱
1.用来营利﹑生息等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