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在结尾的词语,共有303条组词结果
司律
1.掌管音乐之官。
天律
1.天时变化的节律。 2.天然的音律。 3.天界的律令。
素律
1.秋令;秋季。
岁律
1.岁时;节令。
铜竹律
1.铜律和竹律。古代用以定音或候气的管状仪器。
同一律
形式逻辑最基本的规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条律
1.法律,法令。
通律
1.通晓诗律。
体律
1.体裁格律。
贴律
1.谓遵纪守法。
同律
1.即律吕。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铜律
1.铜制的定音﹑候气的仪器。
违律
1.违反律令。
文律
1.文章的音律。 2.写作规律。 3.法令。
挟书律
1.秦始皇三十四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颁布民间有私藏《诗》《书》和百家书籍者族诛的法令。
五律
“五言律诗”的简称。见“五言诗”。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个质点间万有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质点的联线,力的大小跟两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韦伯费希纳定律
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r(刺激差别量)r(刺激量)=k(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在此基础上假设最小觉差是感觉量的单位,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减,感觉量按算术级数增减,用公式表示:s=klgr(s代表感觉量,k代表常数,r代表刺激量)。这就是“费希纳定律”,或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
析律
1.谓曲解破坏律令。 2.分析律令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