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中间的词语,共有143条组词结果
科隆大教堂
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在德国科隆。始建于13世纪中叶。教堂东端为七个小圆龛组成的半圆形券廊;西立面为一对八角形塔楼,建于1842-1880年,高达150多米。整座教堂雕有精致的花饰。
劳动技术教育
使受教育者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中国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学到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实践,学会使用一些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
劳动教养
我国对违反法纪而又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力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对他们采取劳动生产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帮助他们学习劳动生产技术,树立爱国守法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简称劳教。
劳动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懂得劳动在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意义,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的观点。
累教不改
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年11月4日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文化来推动各国间的合作,以增强对全人类均应享受的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总部设在巴黎。一般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设执行局和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罗马教廷
简称“教廷”。天主教会的中央管理机构。设于梵蒂冈。以教皇为首脑,下设国务院、文书局、财政局、三个法庭和十一个圣部,后又增设基督教合一秘书处等。除宗教活动外,还从事广泛的国际政治活动。
卢汶天主教大学
比利时的综合性大学。世界历史最久的大学之一。1425年创建于卢汶城。设有包括人文、生物、医学、理工等学科的十四个学院和研究院。
屡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马门教授
一译《马姆洛克教授》。剧本。德国沃尔夫作于1933年。犹太医生马门教授坚信科学与政治无关,直至纳粹分子霸占了他创办的医院,对他进行种种迫害,他才认清了法西斯的凶残面目,终于不甘屈服而自杀。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名教罪人
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指破坏封建名分礼教的人。
盲聋哑教育
一般指对盲人和聋哑人实施的教育。教育对象还包括聋、重听、弱视、聋盲等感觉器官有缺陷的人。中国1951年把盲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设立特种学校。盲聋哑教育运用特殊方式和设备,如运用盲字、手语及直观教具、助听器等。
米兰大教堂
天主教教堂。在意大利米兰。1386年兴建,1813年最后完工。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中央尖顶高百余米,外墙窗棂结构极其狭长尖削,密密地排成一簇簇火焰式拱顶。整座教堂内外有雕像六千多尊。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明教不变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内教坊
1.唐代设置于皇宫中掌女乐的官署名。
扑作教刑
扑:戒尺;教刑:上古刑法的一种。原意为以戒尺责打不遵守教令的人。后多用以戏称责打。
普通教育
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国实施普通教育的机构为小学和中学。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人民教师
1. 我国称学校中从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
儒教徒
1.信奉儒家学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