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变
1.亦作"狸别"。 2.犹豹变。
狸步
1.古代大射时测量侯道的器具,长六尺。
狸虫
1.隐藏在房屋孔穴中的虫类。
狸德
1.谓狐狸之性。《庄子.徐无鬼》:"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成玄英疏:"执守情志﹐唯贪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狸﹐下品之狗。"陆德明释文:"'是狸德也'谓贪如狐狸也。"一说﹐狸德指猫捕鼠饱而止的本性。郭庆藩集释引清俞樾曰:"《广雅.释兽》:狸﹑猫也。猫之捕鼠﹐饱而止矣﹐故曰是狸德也。"
狸豆
1.亦称"狸沙"。 2.豆名。因有斑点如狸纹,故称。又名猎沙﹑黎豆﹑虎櫐﹑虎豆。
狸膏
1.狸的脂膏。古时斗鸡时取以涂抹鸡头,使对方畏怯,从而战胜对方。
狸骨帖
1.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法帖名。
狸力
1.传说中的兽名。
狸猫
豹猫。
狸猫换太子
1.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刘妃﹑郭槐﹑尤氏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俞樾﹞颇病开篇'狸猫换太子'之不经,乃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后指据此改编的剧目。 2.喻以假冒真。
佛狸祠
1.古祠名。遗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北魏太武帝(字佛狸)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见《魏书.世祖记下》﹑宋陆游《入蜀记》卷二。
花狸狐哨
1.亦作"花里胡哨"。亦作"花里胡绍"。亦作"花丽狐哨"。亦作"花黎胡哨"。 2.形容颜色错杂﹑艳丽。现多用于贬义。 3.引申指花色繁多。 4.形容花言巧语,耍弄花招。
狐狸精
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
狐狸尾巴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狸:野猫,山猫;雄:威武,借喻杰出的人物或国家。比喻不论是什么办法,只要能取得好的或预期的效果,就是好办法。
以狸饵鼠
狸:猫;饵:诱。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以狸至鼠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狸饵鼠”。
以狸致鼠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斑狸
1.毛色斑斓的野猫。古小说载有晋张华为司空时,燕昭王墓前斑狸化为书生,拜访张华,与之论学问难,终被识破的故事。事见南朝梁吴《续齐谐记》。
貙狸
1.貙虎和狐狸。泛指野兽。
发屋求狸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佛狸
1.见"佛狸"。
风狸
1.兽名。
猦狸
1.兽名。
河狸
1.哺乳动物。体肥胖,后肢发达,毛长而密。穴居森林地区河边,善游泳,以树皮及草木植物为食。雄性能分泌河狸香。主要分布在苏联和北美洲,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亦产。毛皮与河狸香均极为珍贵。
果子狸
1.动物名。又称花面狸﹑白额灵猫。产于东南亚及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小像家猫,嗜食谷物﹑果实﹑小鸟﹑昆虫等。肉可食,味鲜美;毛皮可制裘。
花面狸
哺乳动物,身体比家猫细长,全身灰色,鼻部和眼部有白纹,耳部有白色环纹。生活在山林中,吃果实、谷物、小鸟等。毛皮可用来制衣帽。也叫果子狸、青猺。
狐狸
狐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