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在中间的词语,共有58条组词结果
白鹿币
1.汉武帝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白鹿车
1.传说仙人乘坐的用白鹿挽的车子。
白鹿洞
1.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白鹿洞书院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巾
1.古代隐士所戴的白色鹿皮做的头巾。
白鹿皮币
1.即白鹿币。
白鹿原
1.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
白鹿纸
1.古代书画用纸。
蠢如鹿豕
豕:猪;蠢:愚笨。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覆鹿蕉
1.见"覆鹿寻蕉"。
覆鹿寻蕉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覆鹿遗蕉
1.同"覆鹿寻蕉"。
骨鹿舞
1.舞名。
古鹿鹿
1.形容滚动。
共挽鹿车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鸿案鹿车
鸿案:指梁鸿妻举案齐眉的事;鹿车:指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鸡鹿塞
1.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时筑城塞于此。后亦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画鹿车
1.见"画鹿轓"。
画鹿轓
1.《初学记》卷十一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夹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贺曰:'闻三公车轓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弘后果为太尉。"后因以"画鹿轓"为咏三公之典。
即鹿无虞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