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在中间的词语,共有277条组词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875页)。
新民主主义社会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社会。毛泽东于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这种社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由起着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成分组成。在政治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政治主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从原来的排满发展到反帝,提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提出“五权分立”的原则,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新三民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新殖民主义
见“殖民主义”(815页)。
秀民册
1.官府中登列有德才者的名册。
选民证
1.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
亚殖民地
1.即半殖民地。
移民并村
1.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
一民同俗
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殷民阜财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殷民阜利
殷、阜:盛富。百姓殷实,财物富足。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1857年5月10日,起义在密拉特爆发。第二天起义军攻占首都德里。起义波及印度北部、中部、南部的二十个地区。1859年起义遭到镇压。
裕民足国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与民除害
替百姓除祸害。
与民更始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建立新秩序。
与民同乐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与民同忧
与人民共患难。
与民休息
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于民润国
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愚民政策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