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中间的词语,共有216条组词结果
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进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融通活动的市场。包括:银行两年至二十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市场;证券公司发行和买卖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证券市场。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实现资本增殖的运动。购买阶段,即以货币资本形式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阶段,即以生产资本形式,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阶段,即以商品资本形式投入市场。商品销售后,资本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并实现资本的增殖。为了连续不断地生产,三种资本形式就必须按一定比例同时并存,并形成各自的循环。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积累货币资本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程。对农民的土地剥夺如14-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被剥夺了土地而破产的农民沦为雇佣劳动者。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还用武力征服殖民地,贩卖奴隶和鸦片,杀戮土著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同时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建立现代税收制度、保护关税等手段积累资本。这证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在生产阶段,称资本的生产时间;在购买和销售阶段,称资本的流通时间;两者之和称资本的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周转多次。因此,流动资本比重愈大,资本周转速度也愈快;反之,则愈慢。资本周转速度愈快,则可变资本的运行速度也愈快,从而剩余价值就愈多。
资本主义
见“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地租
租佃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农业资本家租佃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雇用农业工人从事生产,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成为资本家的平均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为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主要形式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法制
亦称“资产阶级法制”。通常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指资产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管理资产阶级国家的事务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提出了“三权分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并在掌握政权后写入了宪法性文件,确定为法制原则。资产阶级法制在历史上曾起了进步作用,但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即“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者直接消费,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又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生产的盲目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造成商品过剩危机。正是这个规律决定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日趋严重,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成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过程,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家的私事,造成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尽量扩大生产,并无止境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生产能力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矛盾起支配的决定的作用。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使用雇佣劳动,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与为买而卖的简单商品生产不同,而是为卖而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前者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后者则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这更多的货币,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它的前提。
资本主义社会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实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个体生产,生产力较之封建社会有极大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普遍的形式,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常常导致经济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从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资本主义制度
见“资本主义社会”。
追本穷源
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追本溯源
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遵本舍末
1.谓遵循富国强兵的根本之道而舍弃浮华伪杂的末务。
基本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