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在中间的词语、末在中间组词、末组词

末在中间组词

末在中间的词语,共有63条组词结果

毫末之利

毫:细毛;末:不重要的,轻微不足道的事物。极微小的利益。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纪事本末体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凯末尔

即“基马尔”(331页)。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满清末造

1. 清朝末年。满清,清王朝是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所以当时的革命党人叫它“满清”。末造,一个朝代的建立末期、末世,含有衰乱的意思。末,最后,造,时代。如:满清末造,革命党人…与民贼相搏。——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明末农民战争

17世纪中叶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西王二聚众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633年,起义军进入中原。李自成、张献忠部逐渐成为起义军主力。1638年,起义军连遭失利。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两年后达百万之众。1643年进取西安,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张献忠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被杀。次年,张献忠败死。余部转入联明抗清斗争。

末末了

1.最后。

那末着

1.见"那着"。

片长末技

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同“片长薄技”。

旁枝末节

比喻不重要。

秦末农民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政府征发贫民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卒九百人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大雨阻道,不能按期到达。秦法误期者斩首,陈胜、吴广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率众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攻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起义军主力向关中进攻,遭到失败。不久,陈胜被叛徒杀害。此后,项羽、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师攻占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

弃末反本

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弃末返本

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期末考试

1. 学期末举行的考试。

强弩末矢

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强弩之末”。

桑榆末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

去末归本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穷途末路

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本页面提供了末在中间的词语、末在中间组词、末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末在中间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