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中间的词语、建在中间组词、建组词

建在中间组词

建在中间的词语,共有44条组词结果

八一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纪念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将8月1日定为建军节。

党的建设

简称“党建”。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目的是把党建设成纪律严明、公正廉洁、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核心。

地下建筑

建造在地层中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供生产、生活和储藏用。如铁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厂房、地下商场、地下粮仓、地下人员掩蔽所等。以建造在地下的洞室和隧道作为主体工程,除了通向地面的出入口外,周围均受地层包围。通风、防潮和消声等要求均比地面建筑高。

地下建筑物

1. 构筑在地面以下的建筑物。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道等。

顾建康

1.对醇酒的美称。南朝梁顾宪之,性清直。曾为建康令,甚得民和,时人因号醇酒曰"顾建康",言其清且美。

仿生建筑

模仿某些生物的结构和形态而获得所期望的优良性能的建筑。如模仿蜂巢结构的墙壁,大大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模仿蛋壳结构的屋顶,虽仅几厘米厚,却能承受风吹雨打和积雪的压力。

封建把头

1.旧时勾结地方官府﹐依靠封建势力﹐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剥削奴役工人和其他群众的人。如搬运行业﹑矿业的把头﹑包工头等。

封建地租

封建地主依靠土地所有权剥削农民的基本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占有土地,以各种形式交给完全没有或很少有土地的农民耕种,并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收取地租,无偿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封建割据

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对抗中央政权,各自为政,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封建论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封建社会

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前进了一步,农民可以有自己的个体经济,但终身依附土地,实际上仍无人身自由。保护封建剥削制度和权力机关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

封建社会主义

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封建士大夫

1.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

封建余孽

1.指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封建制度

1.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中国于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封建主

封建社会的领主。

封建主义

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基础是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参看〖封建社会〗。

高屋建瓴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福建省

别称“闽”。在中国东南部、武夷山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人口3165万(1995年)。明代置福建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福建省。省会福州。山地、丘陵分布广,平原小而零碎。海岸曲折。闽江为省内第一大河。亚热带湿润区。中国茶叶、甘蔗和亚热带水果(龙眼、荔枝)的重要产区。南方木材生产基地。制糖业较重要。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福建子

1.宋时对福建人的蔑称。


本页面提供了建在中间的词语、建在中间组词、建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建在中间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