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中间的词语,共有1247条组词结果
视人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视人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同“视民如子”。
视人犹芥
视:看待;犹:像;芥:草芥,小草。看待别人像草芥一样。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市人小说
1.本为古代城市中的一种说书艺术,又称说话。内容都为"古今惊听之事"。大概起于唐代,至宋时渐盛。后来经过文人记录整理,成为传世的通俗白话小说。
深得人心
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它要求社会对个人及人们相互之间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对以往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神人共愤
神和人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神人共悦
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兴。多形容太平景象。
神人鉴知
鉴:审察。天神和凡人都察知。多用为起誓时表白之辞。
神仙不是凡人作
1.比喻不作非分之想。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武装起义。第一次发动于1926年10月23日,参加人数二千余人;第二次发动于1927年2月22日,由工人总罢工转入武装起义,罢工人数达四十万。这两次起义都因准备不充分和条件不成熟被军阀孙传芳部队镇压。第三次发动于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等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发动八十万工人总罢工,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经过三十小时的战斗,于22日晚占领上海,同时建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建立人民政权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工人阶级武装起义史上的一个光辉范例。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反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谋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均遭失败。后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们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人玉屑
诗话集。南宋魏庆之撰。二十卷,又有二十一卷本。书中记载了南宋人的诗论,资料丰富,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神怒人弃
指罪恶极大,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
神怒人怨
指人人怨恨愤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生人妇
1.指有夫之妇。
生人妻
短篇小说。罗淑作。1936年发表。一个卖草女人被丈夫卖与他人作“生人妻”,成婚之夜接连几次受到侮辱。她忍无可忍连夜逃回原先的家。作品表现了被压迫妇人的惨痛遭遇,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语言具有较浓的地方色彩。
生人气
1.凡人的气息。 2.活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