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中间的词语,共有86条组词结果
白羊车
1.以白羊曳引的车。亦泛指轻便的车子。
白羊酒
1.宋时名酒之一。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昌歜羊枣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叱羊肠
1.令车马驰驱于羊肠险路。语本《汉书.王尊传》: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閐邛郲九折阪,不欲以父母之遗体而犯此险阻,遂归。"及尊为刺史,氛铖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以"叱羊肠"为不避艰险愿为国家效力边疆之典。
羝羊触藩
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羝羊絓棘
羝羊:公羊;絓:绊住。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羝羊困
1.喻进退维谷。
仿羊皮纸
1. 一种利用木浆经过延长打浆时间抄造的纸张,具有一定的强度、透明性好、能耐油等性质。如经过很好的轧光,则属于高光泽仿羊皮纸。
放羊拾柴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羔羊素丝
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羔羊之义
旧时指为人或为官清白,有节操。
公羊学
1.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初才写成书。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唐徐彦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着于竹帛"。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汉武帝﹑宣帝之间。但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研究。清代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力主复兴今文学﹐以《公羊传》"微言大义"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参见"今古文学派"。
公羊学派
1.清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均为常州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公羊子
1.即公羊高。
挂羊头,卖狗肉
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虎荡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
红羊劫
1.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宋代柴望作《丙丁龟鉴》,历举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红羊劫年
红羊:古时迷信,认为丁未年是容易发生灾祸的年份,丁属火,未属羊,故称红羊。指国家或个人遭受灾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