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在中间的词语、罗在中间组词、罗组词

罗在中间组词

罗在中间的词语,共有217条组词结果

琐罗亚斯德教

旧译“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的主要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主要经典为《波斯古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礼拜圣火为主要宗教仪式。公元7世纪后渐衰。今在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尚有少量信徒。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隋唐时曾在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建立祆祠,但信奉者多为外国人。

天罗地网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吐火罗语

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陀罗骠

1.佛教语。印度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有之本体。

陀罗经被

1.即陀罗尼衾。

陀罗尼

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陀罗尼门

1.佛教语。总持的关键。

陀罗尼衾

1.织成或印有陀罗经的白绫被子。作为殓具。清制﹐由皇帝赐与死亡的王大臣殓葬用。

陀罗尼幢

1.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李白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王琦题注﹕"梵语陀罗尼者﹐华言总持﹐谓总统摄持﹐无有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幢者﹐释家旛盖之类﹐此则以石为幢形而刻咒字于其上即谓之幢也。"

陁罗尼

1.即陀罗尼。

枉死罗城

1.枉死城。

外罗城

1.城外的大城。东晋以后建业城外仅竹篱,齐高帝时为防盗建外城,称外罗城。

外罗院

1.宫中囚所。

五百罗汉

1.佛教语。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卷七三:"如来将五百罗汉常以月十五日于中说戒。"一说为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参阅宋高道素《干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今寺庙罗汉殿多供奉"五百罗汉"。

谢罗山

1.武当山的别称。

暹罗人

也称“泰人”。泰国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缅甸、马来西亚和老挝等国。约2718万人(1985年)。讲暹罗语。多信小乘佛教,少数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渔业、手工业也很发达。

香罗木

1.即香楠木。

香罗帕

1.丝织品做的巾帕。

修罗场

1.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修罗与天神战斗的场所。通常用以形容惨酷的场合。

星罗棋布

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本页面提供了罗在中间的词语、罗在中间组词、罗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罗在中间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