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开头的词语、十开头组词、十组词

十在开头组词

十在开头的词语,共有495条组词结果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②比喻暴乱并起。

十日欢

1.见"十日饮"。

十日平原

1.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十日饮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十日之饮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十三点

1.方言。指不明事理,傻里傻气的人。

十三调

1.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

十三环金带

1.亦作"十三镮金带"。 2.服饰之一。一种带钩的皮腰带。

十三镮金带

1.见"十三环金带"。

十三家

1.(1)指晋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瑰﹑范宁﹑王珉。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晋太保河东卫瓘字伯玉﹑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个制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关珪﹑张遇﹑常遇﹑潘遇﹑张谷﹑潘谷﹑叶谷﹑胡景纯﹑陈赡﹑梅赡﹑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儿时﹐于彭门寇钧国家﹐见其先世所藏李廷珪下至潘谷十三家墨﹐断珪残璧﹐璨然满目"。 2.(3)指明末高闯王等十三支农民起义军。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农民军各部首领在荥阳集会。其中势力强大的有十三家。即高迎祥﹑张献忠﹑马守应﹑罗汝才﹑贺一龙﹑贺锦﹑许可变﹑李万庆﹑马进忠﹑惠登相﹑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见《明史.李自成传》。(4)指《周礼》等十三种注本。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十三家》:"《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所举凡六家﹐而云十三家者﹐伪孔安国《尚书》传﹑郑康成《周礼》﹑《礼记》注﹑《毛诗》笺﹑《尚书》﹑《论语》注﹑王肃《周礼》﹑《礼记》﹑《毛诗》﹑《尚书》注﹑何休《公羊》学﹑服虔《左传》解诂﹑杜预《左传》集解也。"

十三间楼

1.见"十三楼"。

十三经

1.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十三科

1.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明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明陶宗仪《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元明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十三陵

1.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十三陵水库

1.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因位于明十三陵附近,故名。一九五八年建成,主要建筑物为拦洪大坝。水库周围群山耸翠,有仙人洞等名胜古迹,为京郊著名风景区之一。

十三楼

1.宋代杭州名胜。 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十三篇

1.《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

十三省

1.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

十三史

1.唐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本页面提供了十开头的词语、十开头组词、十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十开头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