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结尾的词语、经结尾组词、经组词

经在结尾组词

经在结尾的词语,共有329条组词结果

十经

1.十部儒家经典。 2.指五经五纬,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及《诗纬》﹑《书纬》﹑《礼纬》﹑《易纬》﹑《春秋纬》五纬。

十三经

1.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石经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世经

1.指帝王代禅。

事经

1.记事的经典。

说诨经

1.宋代"说话"类别之一。演讲宗教故事。

说经

1.讲解儒家的经书。 2.宋代"说话人"说话类别之一。内容为讲说佛经故事。

守经

1.固守经义或常法。

受经

1.汉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从师学经,称受经。

书经

1.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2.抄写佛经。

树经

1.佛教语。刻于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典。

唐僧取经

1.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宋元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缩地经

1.指缩地的方术。

图经

1.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通玄真经

1.《文子》的别称。始于唐代。

谈经

1.谈论儒家经义。 2.讲说佛经﹔念经。 3.宋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天经

1.天之常道。 2.天象。亦泛指天空。

牺经

1.即《易》经。相传八经卦为伏羲氏作,故称。

天甲经

1.指天文历算﹑阴阳五行之类的书。 2.喻谎言。


本页面提供了经结尾的词语、经结尾组词、经组词等内容,如果你需要关于经结尾组词的信息,本页面的组词结果可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