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在结尾的词语,共有185条组词结果
爱美的戏剧
简称“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演剧。“爱美的”系英语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1921年,汪优游、陈大悲等人针对文明戏商业化弊病,提倡非营业性演剧,主张严格遵守剧本和排演制度,使用立体布景等。爱美的戏剧运动首先在北京、上海高等学校兴起,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爱美剧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后因其业余性影响艺术质量的提高而衰落。
卑剧
1.(事务)琐碎繁重。
白剧
白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白族聚居区。曾名“吹吹腔”,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乾隆年间已流行。20世纪50年代吸收白族大本曲曲调,改今称。兼用白语、汉语,唱腔分平腔、高腔、流水等。剧目有《望夫云》等。
案剧
1.谓处理繁重的政务。
北京曲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弦的曲牌为主,吸收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腔,从小戏形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常用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湖广调〕等。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悲剧
①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决不能让这种~重演。
悲喜剧
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一般具有圆满的结局。
编剧
戏剧、电影等的剧本作者。
边剧
1.犹边遽。
惨剧
1.极为惨痛的事情。 2.极为剧烈。
彩调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55年定今称。起源于民间采茶歌,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唱腔属曲牌体,分腔、板、调三大类。剧目有《刘三姐》、《三朵小红花》等。
嘲剧
1.嘲笑。
潮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和台湾。曾名“潮州戏”、“潮音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明代已流行,当时称“潮调”、“潮腔”。唱腔有[黄龙滚]、[点绛唇]等曲牌和头板、二板、三板等板式。剧目有《苏六娘》、《陈三五娘》等。
丑剧
1. 指颇具戏剧色彩的丑行。
冲剧
1.冲要烦剧。
丛剧
1.犹繁杂。 2.犹严重。形容程度深。
楚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曾名“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今称。由鄂东“哦呵腔”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唱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和小调、高腔三类。主要剧目有《葛麻》、《宝莲灯》等。
川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以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清初到清中叶,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等相继流入四川,与当地语音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各种声腔与当地民间灯戏经常同台演出,风格趋向统一,清末统称“川戏”,后改今称。剧目有《柳荫记》、《秋江》、《芙蓉传》等两千余种。
傣剧
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傣族聚居区。20世纪初在傣族民间歌舞基础上,吸收滇剧的表演发展而成。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来的“戏调”为主。剧目有《娥并与桑洛》、《布屯腊》等。
匆剧
1.见"匆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