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中间的词语,共有448条组词结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见"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1.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亚文化
也称“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指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它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地方性亚文化、年龄性亚文化、职业性亚文化等。年龄性亚文化又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等。
以文害辞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以文会友
会:结交。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以文为诗
1.指唐代文学家韩愈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
艺文监
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后改称崇文监。
艺文类聚
类书名。唐初欧阳询等奉唐高祖命编纂。一百卷。征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种,分岁时、政治、产业等四十六部,七百二十七个子目。先引事实,后列诗文。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类书。所征引的唐代以前的古籍大多散佚,赖此书保存了不少宝贵资料。有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本。
艺文志
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音节文字
1.一种拼音文字,它的字母表示整个音节,例如梵文和日本文字的假名。
异文鄙事
奇字僻典和庸俗浅陋之事。
印纹陶文化
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齩文嚼字
1.同"咬文嚼字"。
仰韶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居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仰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居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