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在中间的词语,共有149条组词结果
放浪江湖
放浪:放纵,不受任何约束。在江湖各地无拘无束地生活。
浮泛江海
泛:泛舟。坐船在江河湖海中游玩。
合江楼
1.古迹名。在今广东惠阳县城外,东江西江合流处。
合江亭
1.古迹名。为唐人宴饯题咏之所。(1)在今湖南衡阳县北。唐韩愈有《合江亭》诗。孙汝听题解:"亭在衡州负郭,今之石鼓头,即其地也。地形特异,岿然崛起于二水之间,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唐人题刻散满岩上。"(2)在今湖北宜都县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路侍中岩……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移镇渚宫日,于合江亭离筵赠行云等《感恩多》词,有'离魂何处断?烟雨江南岸。'至今播于倡楼也。"(3)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传为唐韦皋建。参阅宋吕大防《杜工部年谱》。
共饮一江水
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有共同的感情。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
河汉江淮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海错江瑶
海错:指海产品种类繁多,后用以指海味;江瑶:蚌属,肉不能食,但前后两柱味美,俗称“江瑶柱”。泛指美味佳肴。
过江名士多如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过江仆射
1.指东晋丞相王导。西晋末,王导知天下已乱,为琅邪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是为东晋。王导任丞相。魏晋时尚书仆射即为丞相,故有此称。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海沸江翻
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黑龙江省
简称“黑”。在中国东北区北部。面积454万平方千米。人口3576多万(1995年)。清初置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北部、东南部为山地,主要山脉有小兴安岭。西南部为松嫩平原,东部有三江平原。主要河流有黑龙江和松花江。处中温带,大部为湿润区,西南部为半湿润区。有全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煤炭和森林工业发达。为中国商品粮重要基地。大豆、甜菜、亚麻产量居全国前列,盛产玉米。
黄浦江打浦路隧道
中国第一条在软土中穿越的水底隧道。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黄浦江江底,西岸进口与打浦路连接。1970年建成通车。全长2761米,包括引道段、河岸矩形段和水底圆形段。为双车道公路隧道。将浦西与浦东直接沟通。
惠崇春江晓景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一首尤为有名,全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用传神的诗笔再现了画僧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为题画诗中的佳作。其中第二句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变迁必然有其预兆,历来被人引用。
混江龙
1.曲牌名。属北仙吕宫。元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李渔《奈何天》等戏曲均有此曲牌。 2.我国古代的一种水雷。 3.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木制,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
襟江带湖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锦绣江山
象锦绣那样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江长江大桥
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的跨江通道。在江西省九江市与湖北省黄梅县之间。为公路、铁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上层为四车道公路桥,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一孔,共长18066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76754米,公路桥4460米。1992年建成通车。
九江市
在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向九铁路终点。古称浔阳。1949年设市。人口464万(1995年)。为江西北部物资集散及水陆交通中心,长江中游重要港口之一。工商业发达,旧为四大米市之一。名胜古迹有甘棠湖及烟水亭、锁江楼、能仁寺等。市南有著名的庐山风景区。